活出来的现实主义佳片

期次:第2024期    作者:赵真   查看:23

7月6号以来,一部《我不是药神》的影片刷爆了朋友圈。电影公映第一天票房达到2亿,豆瓣也给出了9分的高分,片中涉及到的白血病人群体、看病难等问题,使其成为继《战狼2》之后最具社会话题度的电影。围绕着徐峥饰演的程勇所发生的几次转变,电影展现了关于人对命运的抗争与纠葛、底层人民生存困境、医药市场背后的博弈等问题,使影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014年,身患白血病的针织品出口企业老板陆勇,因承担不起高昂的抗癌药,不得不尝试服用印度的“仿制药”,并成为病友们的代购“药神”。但是警方认为他销售假药,将他抓了起来。经过漫长的关押和审讯,最后在舆论的关注下,被无罪释放。陆勇也就是《我不是药神》中主人公程勇的原型。相比于真实案件,导演文牧野将徐峥饰演的程勇设定为浑身散发着颓丧味道的印度神油店老板,整天过着麻木而平淡的生活。懒惰、邋遢,带着痞气,这是观众对于程勇的第一印象,而随着剧情的推进,程勇身上没有改变的,是他仍只是一个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普通人;改变的,是他的内心从一个一心为钱的商人,变成了一个具有仁心之人。

影片将程勇代购印度仿制药的动因归于每个普通人都可能会遇到的生活难题。父亲突如其来的重病和关于儿子监护权的官司,使得这个一无所成的中年男人陷入了经济困境。当面对身患白血病的吕受益请求帮忙代购仿制药的要求,程勇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利润空间。慢粒白血病患者服用正版瑞士格里宁的价格是一瓶4万元,而具有同等药效的印度仿制药每瓶只需要2千元,相差20倍的价格也让患病的普通人看到了活着的希望。程勇到印度购药,成本只有500元。面对印度药商对其“救世主”的称赞,程勇鄙夷地表示自己只想赚钱。他一边微笑地将钱塞到到帮忙将仿制药走私进中国的印度海运贩子手里,一边用中文痛骂其见钱眼开。徐峥在影片中通过精准的身体与语言表现,将身处困境的小人物程勇精明、市侩的商人特质与面对家庭的无奈和酸楚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人性的复杂。

想把售卖印度仿制药这事儿做成,光程勇和吕受益两个人不成,于是他们陆续找到了吕受益的病友:外语流利的牧师、人脉广泛的夜总会钢管舞女,前者能用英语熟练和印度药商交流,搞定药品的销售代理权,后者因为自己女儿也是白血病,所以掌握着大量病友qq群,打开印度仿制药的销路不成问题。而同患白血病的黄毛的出现,看起来是个偶然,他来抢药,最后不打不相识,因为很仗义的个性,也入了伙。就这样,这个卖药5人组就正式组队成功。

中国庞大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群体,使仿制药的销售日益火爆,让程勇和其他四人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美好起来。程勇顺利地度过了自己的“经济危机”,还被病人们奉为“药神”;吕受益等人也因既能吃到低价药又能赚到钱而受益。但程勇却深知走私贩卖仿制药的生意不是长久之计,为了避免牢狱之灾,他把药品代理权给了假药贩子,一顿散伙饭,五人贩药组解散了,程勇做起了服装加工生意。

吕受益的死,是程勇这一人物开始内心转变的重要节点。取得了印度仿制药代理权的假药贩子将药价涨到了2万一瓶,吕受益因为无力承担高额费用而被迫断药自杀。程勇参加吕受益的葬礼从房间里面走出来的那一刻,无数的病友站在门口,他们年龄不同,病龄不同,却都一样地举步艰难。于是,他决定重操贩药的旧业,只不过这次不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救命。他内心的善开始壮大起来,因为他明白,当人在受尽苦难的时候,能救人的,只有人。

程勇人性的再次升华,是在“黄毛”死的时候。二十几岁的患病少年“黄毛”,为了保护程勇,开车引开搜查仿制药的警察,结果遭遇车祸身亡。“痛快了”,这是“黄毛”留给程勇的最后一句话。这声“痛快”里,包含了一个在病痛的黑暗中苦苦挣扎多年的灵魂得到解脱的那一刻所获得的满足感。曾经,他最渴望的是活着,为了活着,他可以豁出别人的命;而这一刻,他最无惧的是死亡,为了救人,他豁出了自己的命。没有人永远是善人,却永远有人是善人。“小黄毛”为了不拖累家人,离家流浪多年,摸爬滚打受尽了苦痛,程勇劝他回家看看,他担心家人都以为他死了,自己突然回去会吓到他们,而当他终于决定剪掉一头 “黄毛”回家看看时,他却真的死了。看着那张尚未逾期的车票,程勇痛哭不止。

“他才二十岁,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么罪!”抱着“黄毛”浑身是血的尸体,程勇对着警察痛哭道。这句话,喊出了普通人的心声。活着,是人最本能的欲望,而那些患病治不起病,生活在绝望中的人,想从便宜的却没有获得国内药品销售许可的仿制药中获得活下去的希望之光,在随着可能被抓的药贩子那里忽亮忽暗。面对警察的问话,患病的老人说了这样一段让人扎心的话:“4万块1瓶,我病了3年,吃了3年,为了买药,房子没了,家人也拖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其实这不仅是电影中的台词,也是当年调查“陆勇案”时,一个老人接受采访时真实说过的话。影片中周一围演的奉命抓捕假药贩子的那个警察,既同情病人的遭遇,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他承担的就是情与法的纠葛,一面是奉公执法,一面是人情悲悯,最后他选择辞职,无力感四溢。

影片的监制宁浩在评价该片时说:“它似乎切中某种特别要害的部分,那个要害的部分就是人性当中的被掩盖了的恻隐之心,就是善良。”《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只聚焦了这一群慢粒白血病病友的命运,但它却展现出很强的共鸣:疾病面前,人命真不是奢侈品。得了病,你又不想死,就得吃价格昂贵的药,吃不起,就会死,不想死,又没钱,得吃仿制药。但仿制药是违法药。不吃,会死。吃了,违法。没有人想违法,但想保命就要冒着违法的风险。在生死面前,什么秩序,什么规则,都显得突兀和无力。活着,是人在死亡随时来临之时面对的天大的事儿。在电影结尾中,程勇被逮捕但最终获得减刑并提前释放,政府持续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癌症药物被纳入医保,大批患癌症的病人得到有效的帮助。

《我不是药神》是最近这些年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它把镜头对准了一个社会困境,有法理和人情的纠葛,也有政策和民生的疼痛。影片的80后导演文牧野说:“现实本身是有温度的,希望大家看完后心有希望。”是啊,人性之下,大时代中无数平凡人的无奈、痛苦、挣扎、绝望、希望等等都在这部影片中得以呈现,观众们看到影片中的小人物的艰难求生,也更真切地看到渴望活得更好的自己。《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活出来的现实主义电影佳作,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在人生的困境中,活着就是最大的愿望,也是唯一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