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次:第2012期    作者:海洋与大气学院副院长 盛立芳   查看:44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时代,知识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著名社会活动家埃德加·富尔都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英国正在从国家战略层面“回归”教学,追求卓越教学,美国超一流大学也在“回归”本科教育。斯坦福大学将“掌握知识”“磨炼能力”“培养责任感”和“自适应学习”作为21世纪本科教育目标。同样,百年复兴中国梦,中国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在这样一个高等教育转折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反思、讨论、学科思维、自学和掌握学习成了高校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
  斯蒂芬妮·维斯曼在 《尖子生的秘密》一书中提到,决定学生成功的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决心(determination),其次是努力工作、渴望学习、自身压力、野心和自我控制能力等等,这些都属于内因。一个优秀的学生都是自我激励的、都是有竞争倾向的、渴望学习的。最优秀的学生都关心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内心深处都有某种东西驱使他们成功。按照学生课程学习成绩、专业以外知识的获取、社会实践经历等标准来衡量,在大学阶段约有10%的学生能达到优秀生的标准。 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差,过度依赖教师。这些学生对前途表示迷茫,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计划很容易搁浅。大学生的这种学习和心理状态与长期灌输式的教育有关,与家长只求孩子找份稳定工作的驱使力有关。因此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该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
  努力成为优秀生应该是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保持动力,让学术成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成绩单上的优秀。这需要从小的健康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首先要培养心智健全、具有高尚情怀和道德情操的社会公民,其次才能引导学生在大学阶段渴求学习、渴望成功、立志担当和责任。按照国外大学的培养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区分观点与事实;判断来源的可信度;观察和判断观察报告;识别中心议题和问题;识别潜在的假设;辨别偏见、成见和陈词滥调;识别鼓动性语言;对假设进行评估;对数据进行分类;预测后果;证明序列合成信息;规划替代策略;识别不一致的信息;识别陈述的和未陈述的理由。虽然多数教师具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仅限于课堂上有限的启发和互动教学。为此,我们需要改变现有的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让他们有效承担起组织教学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具备宽广的学术知识,能引导学生完成基于课程的研究过程,最终具备判断和检验的能力。具体而言,学生需要通过研究训练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或观点从哪里来,谁能够从中获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有没有偏差或遗漏?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能够与其他知识进行比较或对比,从而给出自己的判断。根据大学生成长特点和培养方案,我们可以从三年级起采用研究式培养方法,推行核心课程,减少课程门数,采用小班化课堂和混合式等教学方法,恢复主讲、辅导、答疑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MOOCs等网络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深度引导。
  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下,我们还需要做很多改进才能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包括:打破传统的教室设计理念,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提高校园网络速度,提供充分的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提高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比例;加强课程顶层设计,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提倡小班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教学质量评估,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等。要做到这些,需要全体教师和管理层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