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冷酷”与“同情”的较量

——观电影《天空之眼》所思

期次:第2010期    作者:王慧玉   查看:46


  《天空之眼》是一部战争剧情片,讲述了军事情报官凯瑟琳·鲍威尔上校为抓捕一名恐怖分子指挥无人机轰炸任务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电影一开头便通过一系列变故使剧情紧张起来,恐怖分子的活动脱离情报源的控制,导致抓捕行动不得不变成射杀行动。而一个卖馕饼的小女孩在打击目标旁的出现更是将人们争论的矛盾升级到顶峰。
  若执行射杀任务,这个无辜的小女孩就会死亡,若让恐怖分子的行动失去控制,恐怖行动会导致大约80个无辜百姓死亡。是否要牺牲一个小女孩的性命去拯救另外80个人的生命。是否发射导弹,在这一讨论中,主要分为了三派:第一派,以弗兰克·本森将军和凯瑟琳·鲍威尔上校为代表的主张发射导弹;第二派,以年轻飞行士兵为代表的因不忍看到小女孩死去而极力延迟发射;第三派,以这次讨论中的一些官员为代表的因政治、外交、舆论等因素考虑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而不断请求更高级官员许可的。
  生命是平等的,我们没有权利去宣判一个无辜的生命,即使是为了救其他人也不例外。为了80个人的生命而去牺牲1个人的生命从数字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生命不是一个单一冰冷的数字,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美好的东西,一旦丧失了便绝不会有任何机会让我们后悔,这种对无辜生命的宣判本身就是一种漠视生命的行为。由此看来,年轻飞行士兵的做法无疑是一种富有同情心、尊重生命的行为。电影中士兵一再阻挠发射的做法也一定让很多人感到认同。
  但这种阻挠真的是对的吗?我却不这么认为。
  现实中往往有很多残酷的情况让我们不得不面临抉择。这个社会的大部分人都是普普通通的,我们作出的决定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很小,我们的情感让我们很难接受发射的命令。但正是因为我们情感中这种珍贵的部分,或者说这种懦弱的部分让我们更加需要如电影中凯瑟琳·鲍威尔上校这样的人在艰难的抉择中作出这种看似冷酷的决定。是的,我认为发射导弹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无疑是最正确的。上校坚持发射狱火导弹并不是罔顾小女孩的生命,她对于小女孩将要面对的命运同样是心有不忍,她冒着一定的危险派出间谍去帮助小女孩脱离危险,她用最大的耐心去等待小女孩离开,虽然最后导弹还是夺走了小女孩的生命,但上校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并不是说竭尽全力便可以坦然面对小女孩的死,而是在那种情况下这是她以军官身份最应该做的事。我们的社会稳定需要这样的人来维护,需要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作出最单纯且最冷酷的决定。这是他们的职责之所在,既然恐怖分子不能通过抓捕来控制其行动,那就必须尽快铲除,防止他们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危害。这是最单纯的军事行动,符合法律规定,将附带伤亡最小化,除此以外政治角度、舆论压力、外交问题都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内容。相比之下,年轻士兵的选择虽然是富有同情心的表现,但是未免有些脆弱、感情化;那些反反复复请求上级意见的官员的选择则是一种推脱责任的表现,他们愧对自己所在的岗位。而坚持发射导弹的做法则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一种积极承担责任、将伤害最小化的理智之举,而非冷酷。这种行为无疑会受到很多人的谴责,但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任何选择都要承受相应的代价,有得必有失。社会的运转更需要这种近乎冷酷的选择。
  在影片中,导演加文·胡德除了引导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外,在很多细节上更是费尽心思。在影片开头拍摄了小女孩转呼啦圈和思考数学题这两个片段,看似和影片毫无关联,但通过这两个和我们生活十分贴近的场景更加展现了小女孩的天真与无辜,让我们在后来不得不面对她的死亡时更加心生悲痛。电影中一直坚持发射导弹的弗兰克·本森将军自己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也一定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那位丧失女儿的父亲的心中的悲痛,但情况不允许他软弱,这种设置更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将军对社会的职责。电影后半部分,导演更是将蒙太奇手法用到了极致,政府官员们将军士兵们都在紧张地等待着小女孩离开,但处在危险中心的小女孩却浑然不觉地在卖馕饼。导弹将要发射的最后几秒的倒计时,更是将观众的心紧紧地揪住,恨不得时间凝固,一把将小女孩推开。
  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能够果断做出决断的人,同时,也希望我们在面临艰难抉择时,不忘记我们最珍贵的品格同时又始终保持理智,能够鼓起勇气,承担起身上的重担,并勇敢地承担该选择所带来的代价。
  (王慧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