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信仰的权衡

读小说《第四十一》有感

期次:第2004期    作者:文晨   查看:47


  每一本书都是一本哲学书。前苏联著名作家拉夫列尼约夫《第四十一》这部小说就带我们思考了在人性的天平上爱情与信仰的分量。这注定是一个悲剧故事,读完了之后全是深深的悲痛,为着这英勇而可怜的女人和羸弱而自由的男人,为着终不能在一起的爱情。
  爱情是奇妙的,是偶然也是必然的。故事一开始,在马柳特卡的死亡名单上近卫军中尉戈沃鲁哈-奥特罗克本应是第四十一名!然而搞不清是着急,还是手冻得发抖,马柳特卡没打中!这样中尉就作为一名多余的活人留在了世上!正是因为这一枪的没有命中,才发生了之后凄美的爱情故事。至于这一枪到底是马柳特卡的失误还是故意没有命中,我认为并不重要了,爱情的种子一旦种下,也不知会在何时萌发。但是之后马柳特卡恶狠狠地说:“别以为我是个女人,你就可以逃跑,第一次打空了,下一次可便宜不了你!”这句话就成为了马柳特卡与中尉的结局写照。在之后的路途中,叶甫秀可夫命令马柳特卡看守着中尉,这又是一次偶然中的必然,给他们的相处制造了机会。
  他们爱情萌芽的必然之处还有很多。不得不提及的一定是中尉的“蓝眼睛”,这是马柳特卡爱上中尉的一个重要原因。马柳特卡虽与其他女性走的道路不同,但是她终究是女性,情爱的火焰只能暂时被革命掩盖,但是是不能被浇灭的。她在遇到中尉“蓝眼睛”之后,内心的爱情火焰就开始燃烧起来,恰恰点燃了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文中很多部分一遍一遍地说到她对中尉蓝眼睛的迷恋,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恋上眼睛就会越发对人产生情愫。
  她的内心对于爱情是不排斥的,甚至当她发现自己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的时候,她也没有丝毫内心挣扎的情绪。在孤岛上,他们深爱着对方,爱情的滋味也不再让他们思考那么多,我相信在那一段时间里,马柳特卡不会没有想过自己和中尉的爱情何去何从,而当黄昏来临,身处无人问津的孤岛,马柳特卡尝试着放弃所属的政治身份,忘却自我,回归净土。他们处在孤岛上,暂时远离了革命,远离了现实,没有了对立,忘却了信仰。当我读到他们在孤岛上依偎着相互取暖那一部分时,内心是温暖的,是被打动的。这座孤岛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世界,一个不残酷的幻想世界,孤岛成为了玛柳卡特和中尉两人“脱掉”所有在人类社会中附加的任何属性而回归到本性的“真空地带”。可是,这个拥有蓝眼睛的第四十一个也逃不过被打死的命运,而这一枪是自己深爱的女人给的。枪响后,“蓝眼睛”滚出来注视着她的那一瞬间,宣告了他们的爱情不可能有结果。
  这是马柳特卡最终的选择,甚至没有任何丝毫的犹豫,一发子弹击中,失去了一个最爱的人。让她在分秒内做出最终抉择的是信仰,或许在孤岛的这么多天,她时常沉浸在爱情的滋味中,我们能感受到的全是她们之间的深情,但是当现实赤裸裸地摆在眼前,她的孤岛崩塌了,她的幻想世界瓦解了,她骨子里的信仰瞬间被一身的责任与使命召唤出来。如果这个孤岛是玛柳卡特与中尉相爱之后唯一可以躲藏的“心灵之岛”,那么伴随着其他人类的出现,这个“孤岛”也就土崩瓦解了。她不能犹豫,她的天平最终倒向了“信仰”,倒向了她所信仰的红色政权,倒向了她代表的人民。她没能守护住自己的爱情,可这也怨不得她。这个选择我甚至认为都不是马柳特卡内心的选择,那一刻激醒她的是信仰。到头来,她失去的是一场爱情。那也是她悲恸的哀泣:“我的爱人!我都干了些什么?你睁开眼看看吧,我蓝…眼…睛…的…心…上…人…啊!”
  马柳特卡的爱情终没能抵过信仰的力量。她的信仰是不容蔑视的,他们之间的争论显示出他们思想上的交流是不一致的,他们的道路是不一样的,爱情并不能脱离她的革命思想。他们的争吵与和睦多是她的信仰与爱情争斗后的情况。所以最后的故事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马柳特卡这类女性,她们肩负的责任更加沉重,理性迫使她们思考与决定。就算是马柳特卡没有开枪打死中尉,他们也是不可能在一起的。爱情很多时候往往注定败给了现实。哲学家说人类有三种皈依方式:故乡、爱情与信仰。对故乡的眷恋自不必说,对信仰的皈依既庄严又神圣,对爱情的皈依最心醉神迷。爱情是感性的“催情”与理性的升华,信仰是理性的“催情”与感性的升华。爱情之于人类,彷佛神的魅力,能给予爱与被爱之人以无穷的美丽、才情、浪漫与良知,直至赋予爱与被爱之人以信仰般的品格与意志。所以说:甚至爱情本身就是一种信仰。
  在马柳特卡的信仰观念中,就是为理想献身,为人民革命,她所处的环境让她没有机会去思考对于爱情的看法。所以当爱情真正来临,爱情又处在天平的一端时,她也来不及思索,凭着本能选择了信仰。这一点或许是可悲的,可悲于马柳特卡没有意识到爱情本身也是一种信仰。这么看来,这个结局是注定的。
  小说最后留给我们的是马柳特卡的惊慌与悲痛,难道革命在大范围内推动整个人类进步的同时,却在小范围内对某个具体的主体来说如此不人道?小说把这一矛盾的哲学问题推到了很多人的面前。如此这些是是非非或许真的难以守住爱情与信仰的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