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致榕院长在结业典礼上的致辞

    每一个古文明都有它的创世神话,根据哈佛大学查普曼教授的看法,这些神话熔铸成一个民族的民族性。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和西方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这原来是为大历史第一章出的习题,...

  • 蒋秋飚副院长在主持结业典礼时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为行远书院第三期同学举行隆重的结业典礼,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了书院的学业,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在此,我们向辛勤耕耘、指导同学们德业兼修的各位师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 黄锷院士在结业典礼上的致辞

    黄锷院士在结业典礼上的致辞 我觉得大家是海大的优秀学生代表,你们生逢其时,现在既充满着机遇,也充满着挑战,为什么?因为你们马上面临着中国新的长征,中国好好的,怎么会有新长征呢?大家看一看,最近美国对中国所谓的贸易摩擦,这不是偶然的,这是以后的常态。所以你们以后面对的长征不像从前要解决国民党围剿井冈山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在美国围堵下中国怎么变成世界强国的问题。这个路是不会很平顺的,实际上你们要带着大家走,因为你们是现在这批学生中最好的学生。我个人的经历也是我个人的长征,但是我没有遇见像现在这么好的时候,所以我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也许可以帮助你们一点点。 我生于1937年12月13号,1937年12月13号是什么日子呢?就是日本在南京大屠杀那一天。我们家本来住在南京,我父亲看局势不好,就举家搬往重庆,我是途中生在武汉,后来辗转跑到四川,在四川待过了抗战时期。我父亲是东北来的,所以在解放以前又回到了东北,然后又到了台湾。这一路我在国内从湖北到四川,从四川到东北,再从东北辗转到台湾,我当时看到的中国是贫穷落后的,到处都是战火的痕迹。 我到了台湾以后,小学五年级上课听到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说中国要富必须修铁路,我就想我能做什么呢?我要修铁路。所以我从小学五年级就想好了,别的什么也不干,绝对要学土木修铁路。我的运气很好,高中毕业以后考进了台大土木系,到了土木系以后,大家认为那些是功课,而我认为那是我做工程师前的准备,所以所有的题目我都做,做完了再到别的地方去找题目做,那时候也不知道别的,就是做题目。所以当时我把修铁路的必要的学问学得非常好,钢结构、木结构、钢筋混凝土,你随便问哪个我都学会了。到了1959年读到大三的时候,我突然发觉,我在台湾没有办法修铁路,铁路要在大陆修。我当时就很失落,我问自己怎么办呢?学这些干嘛?学的是为了修铁路,然而台湾不需要铁路。我后来就想,我还是再去念点书,回来教下一代人修铁路吧,所以我就申请了美国的学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去了以后发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工学院已经被取消了,与工有关的只有一个力学系,所以就读了力学。我去美国的时候是坐船去的,船在路上抛锚了,要到日本修船。结果到了美国学校已经开学了,学校给我的奖学金还是给我,但是不能挑专业,所以就把我分到流体力学专业去了。我大学念的是结构学,跟流体力学完全没有关系。进了流体力学专业以后,我发现流体力学当时在力学系是最好的一个专业,所以我就咬紧牙转了专业,从头开始学流体力学,重新学起来蛮困难的。 毕业以后,我教了一段时间书以后就到了NASA继续做流体力学和海洋研究:用卫星观测海洋。我越做,越觉得现有的数据分析方法都有问题,所以我就自己发展了一套数据分析方法,这个方法我直到现在还在继续用。我在职业生涯中转了很多次行:从土木改成流体力学,从流体力学改成海洋学,研究海洋学发明了这套数据分析方法以后,我就到处做报告演讲,报告做到哈佛医学院,哈佛医学院的Ary Goldberger说我的方法用来做医学很好,所以我就往医学院那边靠,开始重新看医学方面的书和研究论文。后来我又到青岛来,青岛一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同事让我看湍流,我发现湍流现象跟脑波完全一样,所以我又转到脑波研究。每一次转业都不容易,各位,你们要准备好,你们不可能学这一行毕业以后就干这一行,在美国每个人平均五年就要换一次工作,也许不会像我换工作跨度这么大,但是换工作是必然的。 那么为了让你们在遇见这种职业上的变换的时候能够生存下去,我把我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你要换一份工作的时候,必须全心全意地去学新功课,学新功课不那么难, 但要专心全身心投入。在美国有一个定律,做任何事情,你花一万小时,就可以变成一个专家。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每天做四个钟头的话,除去周末,十年差不多就是一万小时,但是每天都要花四个小时全身心投入。有时看新领域的书也不一定都看得懂,尤其我从前是学工的,后来又学流体力学,再转到医学是非常困难的,医学上的名词都不一定懂。那么看书怎么能看懂呢,这个我也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跟丘成桐学了一个读书方法,他说读一本书,第一次读不一定完全懂,但是绝对不能放弃,拿到一本书要从头读到尾,不能落一个字,不懂的也读下去,读完以后把这本书放下来,再找另外一本书读,或者再把这本书拿起来从头再读。你读第一遍的时候,大概懂1%、2%,或者懂几个字,第二遍的时候就能懂几句话,第三遍的时候就能懂好几段,到第四遍、第五遍的时候,你差不多就都懂了。我用了他这个方法学脑科学,我第一本书读了五遍,400页的书我读了五遍,第一遍不懂,第二遍也不太懂,到了第五遍的时候,差不多就懂了,这个是我教给大家的一个读书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必须要掌握的,我们以后遇见新的挑战,就要去突破,以后你们各位面对的绝对是一个不同的世界,现在我们想不到二三十年以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所以你们面对新的变化、新的挑战,第一,要培养自己克服困难、克服新事物的能力;第二,要养成多看书的习惯,但是看书不一定要全信它,要多想,想的时候不能给自己定范围,要“想入非非”;第三就是一定不能放弃;第四就是要交一些聪明的朋友,遇见问题的时候跟他们聊一聊,他们会给你很好的建议。 我刚才讲到的这些办法,不完全是我自己想到的,我是从Dr. Paydarfar那儿学的。他2001年在science上写了一篇文章,叫The Algorithm for Discoveries,大家可以看看。最后,劝大家一定要把自己培养成可以适应任何一个新环境,并且能生存下去的人才。要记得,适应是我们求生存唯一的手段。 总之,我希望大家能终身学习,日日向上,前程似锦。

  • 谢亚文同学发言(节录)

    在这个和昨天没什么不一样的日子里,我们扣上最后一颗西装扣,穿上还不太熟练的高跟鞋,从下午就来到了书院。这是两年努力的句点,是挂在树上成熟的果子最骄傲的一刻。今天以后,我们就...

  • 崔晓宇校友发言(节录)

    一周前,我正在合肥参加第29届国际激光雷达大会,当我收到行远书院的邀请函,邀我回家观礼的时候,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虽然周末还有研究生课程考试,瑞典皇家理工学校的交换生需要我来...

  • 邓红风教授致辞(节录)

    当然作为老师,我也很清楚,挫折教育必不可少,所以老大一定要恩威并用。能得200的,腰斩,给100,200以下的更是让它“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是,我发现这一招术对书院生...